shū tōng
疏通shū yuǎn
疏远shū mì
疏密shū lǎn
疏懒shū hu
疏忽shū lòu
疏漏shū sǎn
疏散shū luò
疏落shū dǎo
疏导shū jùn
疏浚shū sōng
疏松shū shī
疏失shū là là
疏剌剌shū shū lǎng lǎng
疏疏朗朗shū shū lǎng lǎng
疏疏朗朗shū bù jiàn qīn
疏不间亲shū dàng bù jū
疏宕不拘shū cái shàng qì
疏财尚气shū cái zhòng yì
疏财重义shū cái zhàng yì
疏财仗义shū qīn màn yǒu
疏亲慢友shū shí yǐn shuǐ
疏食饮水shū hū zhí shǒu
疏忽职守shū shuǐ dān piáo
疏水箪瓢shū yōng yú dùn
疏慵愚钝shū móu shǎo lüè
疏谋少略shū ér bù lòu
疏而不漏shū hū dà yì
疏忽大意chàng tōng
畅通shū tōng
疏通yuán tōng
圆通yī tōng
一通chuàn tōng
串通kāi tōng
开通jiē tōng
接通pǔ tōng
普通jiāo tōng
交通sān tòng
三通liú tōng
流通líng tōng
灵通biàn tōng
变通kǎ tōng
卡通guàn tōng
贯通pū tōng
噗通hù tōng
互通gōu tōng
勾通hǔ tōng
唬通cū tōng
粗通jīng tōng
精通dǎ tòng
打通gōu tōng
沟通shén tōng
神通lián tōng
连通xiāng tōng
相通róng tōng
融通hū tōng
忽通mǎi tōng
买通pū tōng
扑通pēng tōng
砰通pǔ tōng huà
普通话pǔ tōng rén
普通人yìng tōng huò
硬通货jiāo tōng xiàn
交通线jiāo tōng yuán
交通员chàng tōng wú zǔ
畅通无阻zhèng tōng rén hé
政通人和wén tōng cán jǐn
文通残锦sì tōng bā dá
四通八达bù tōng shì wù
不通世务qióng tōng dé shī
穷通得失pǔ tōng yóu piào
普通邮票lǐ tōng wài guó
里通外国jiāo tōng dà xué
交通大学bù tōng shuǐ huǒ
不通水火liù tōng sì pì
六通四辟liù tōng sì dá
六通四达bó tōng jīng jí
博通经籍páng tōng qǔ chàng
旁通曲畅hù tōng yǒu wú
互通有无shū tōng èr yǒu
书通二酉sì tōng wǔ dá
四通五达shén tōng guǎng dà
神通广大páng tōng qǔ chàng
旁通曲鬯chuàn tōng yī qì
串通一气jiāo tōng yín háng
交通银行guàn tōng róng huì
贯通融会cū tōng wén mò
粗通文墨fēng tōng dào huì
风通道会jiāo tōng gōng jù
交通工具bù tōng shí yí
不通时宜fēi tōng xiǎo kě
非通小可shí tōng yùn tài
时通运泰qióng tōng jiē mìng
穷通皆命疏导,疏浚,沟通,调节,运动,畅通,
堵塞,淤塞,拥塞,壅塞,阻塞,
疏通shūtōng
(1) 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
例疏通田间的排水沟英dredge(2) 调解双方的争执;消除相互隔阂
英mediate between two parties⒈ 亦作“踈通”。
⒉ 通达。
引《礼记·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
《史记·五帝本纪》:“﹝顓頊﹞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汉书·匡衡传》:“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餘,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闻少见者戒於雍蔽。”
宋司马光《为庞相公让官表》:“臣识昧疎通,学非殫洽。”
章炳麟《检论·订孔下》:“故疏通知远者恕,文理密察者忠。”
⒊ 俊爽;爽朗。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康(嵇康 )子绍,清远雅正; 涛(山涛 )子简,疎通高素。”
《晋书·王濬传》:“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
《周书·梁臺传》:“臺性疎通,恕己待物。至於蒞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
⒋ 疏浚;开通。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 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唐时, 黄河不闻有决溢之患……而汴河亦不闻疏通之事。”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且又建闸疏通一切沟洫渠堰。”
⒌ 引申为沟通,关说。
引《孽海花》第二一回:“不言唐卿出了龚府,去托袁尚秋疏通杨越常的事。”
老舍《茶馆》第三幕:“官方上疏通好了没有?”
⒍ 贯通;流通;畅通。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沽水》:“沽水又南出峡,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巖壁升耸,疎通若门,故得是名也。”
宋苏舜钦《谘目三》:“方今之急,莫急於货财。主计者十餘年来相习其弊,不务经久疏通之术。”
清史致谔《禀左宗棠》:“现在杭省克復,道路疏通。”
⒎ 亦作“踈通”。剖析阐释。
引《汉书·儒林传·孟喜》:“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厀,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曰:‘ 田生絶於施讎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
颜师古注:“疏通,犹言分别也。”
唐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兵法五十家,尔腹为篋笥。应对如转丸,疏通略文字。”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斯固有功矣。”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序》:“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絶学,故为所欺。余一一疏通之。”
章炳麟《文学说例》:“拾遗苴漏,发为凡例,疏通古文,固后学之任也。”
疏导水流。
如:「疏通河渠」。
疏读音:shū
疏shū(1)本义:(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4)(动)疏忽:~于防范。(5)(形)空虚:志大才~。(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7)姓。(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通读音:tōng,tòng[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