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 jì
笔记dēng jì
登记hòu jì
后记bēi jì
碑记yóu jì
游记zhāi jì
摘记láo jì
牢记shū jì
书记biǎo jì
表记biāo jì
标记wàng jì
忘记bù jì
簿记rì jì
日记chǎng jì
场记chuō jì
戳记zhuàn jì
传记diàn jì
惦记míng jì
铭记sǎn jì
散记cè jì
侧记yī jì
一记zhá jì
札记yìn jì
印记tú jì
图记shǐ jì
史记sù jì
速记qiè jì
切记zhuī jì
追记shǒu jì
手记bǐ jì běn
笔记本rì jì běn
日记本rì jì bù
日记簿shū ji piān piān
书记翩翩sǐ jì yìng bèi
死记硬背qiáng jì bó wén
强记博闻shū ji piān piān
书记翩翩míng jì bù wàng
铭记不忘bù jì qián chóu
不记前仇烙印,印迹,印痕,痕迹,
印记yìnjì
(1) 公章;图章
例州县官合用印记英seal(2) 盖章的印迹
例公章一按,留下了鲜红的印记英imprint(3) 痕迹;[.好工具]标记
例马在沙滩留下了印记英print;track;mark⒈ 公章;图章。
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今之印记多不如制。”
《宋史·舆服志六》:“请令有司製州县官合用印记,旧印非所当用者,毁之。”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二章:“当魏组长请黄堡区委和区公所的代表颁发印记的时候…… 梁三老汉拍手了。”
⒉ 盖章的印迹。
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古今公私印记》:“是以要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
宋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三》:“其曾孙和惇家藏诸书,皆鲁公旧物,末有印记甚完。”
《红楼梦》第五三回:“一面瞧那黄布口袋……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
柳青《铜墙铁壁》第五章:“金树旺拿信离灯光更近点一看,后边的长形印记是‘绥德分区支前委员会’。”
⒊ 痕迹;标记。
引杨朔《前进,钢铁的大军!》:“每件武器也都带着光荣不朽的历史印记,标志着几十年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
柯灵《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作家客观地描写人,却不可避免地在人物身上打上自己的印记。”
霍达《公子扶苏》第一章:“轻快的马蹄,在沙滩上留下一串印记。”
印章、图章。
印读音:yìn[ yìn ]
2.痕迹:手印。指印。印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印印钱”)。
3.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发(fā)。
4.彼此符合:印证。心心相印。
5.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
6.姓。
记读音:jì记jì(1)(动)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2)(动)记录;记载;登记:~事|~账|~一大功。(3)(名)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做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4)(名)(~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5)(名)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6)〈方〉(量)打一下叫打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