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 pín
扶贫fú zhí
扶植fú chí
扶持fú zhù
扶助fú sāng
扶桑fú shū
扶疏fú zhèng
扶正fú cùn
扶寸fú yǎng
扶养fú shǒu
扶手fú tī
扶梯fú wēi jì kùn
扶危济困fú yáo zhí shàng
扶摇直上fú ruò yì qiáng
扶弱抑强fú qiáng mō bì
扶墙摸壁fú wēi jì jí
扶危济急fú shàn chéng è
扶善惩恶fú wēi chí diān
扶危持颠fú diān chí wēi
扶颠持危fú wēi dìng luàn
扶危定乱fú wēi dìng qīng
扶危定倾fú wēi zhěng nì
扶危拯溺fú zhèng chù xié
扶正黜邪fú yáo wàn lǐ
扶摇万里fú qīng jì ruò
扶倾济弱fú zhèng qū xié
扶正祛邪fú wēi yì qīng
扶危翼倾fú lǎo xié yòu
扶老携幼fú yú hǎi wài
扶余海外fú dōng dǎo xī
扶东倒西fú wēi jiù kùn
扶危救困扶桑fúsāng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英red hibiscus(2) 神话中的树木名
英a kind of tree(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例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好工具.)隅行》例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英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⒈ 神话中的树名。
引《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郭璞《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⒉ 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引《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注:“日出,下浴於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陶潜《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校注:“扶桑,传説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凌云翰《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颜光敏《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輦过。”
⒊ 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日本。
引《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餘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王安石《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元王冕《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扶桑国,我家亦在蓬莱丘。”
鲁迅《集外集拾遗·<送增田涉君归国>诗》:“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⒋ 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徐渭《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汤江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復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絶。”
⒌ 乐名。参见“扶来”。
引《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伏羲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
朱槿的别名。参见「朱槿」条。